法定构成诽谤罪的条件包括什么

温州龙湾律师 2025-04-14
(一)判定是否构成诽谤罪时,先确认主体是否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判断主观方面是否为故意,要分析行为人是否明知所散布内容是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且希望损害结果发生。
(三)审查客观方面,查看是否存在捏造和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且该行为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同时确认所散布事实是虚假的。
(四)衡量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程度,关注是否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后果,或者诽谤手段恶劣、传播范围广等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诽谤罪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破坏名誉且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其构成有主体、主观、客观及情节等多方面要求。
2.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需故意为之,明知是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还希望结果发生;客观上要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且散布内容必须虚假,真实事实即便有损名誉也不构成此罪;诽谤行为需达到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像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或手段恶劣、传播范围广等。
3.为避免陷入诽谤罪风险,个人要确保言论真实,不随意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遇到名誉受损情况,应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如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络等平台言论的监管,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结论:
诽谤罪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且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法律解析:
诽谤罪的构成有明确条件。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是故意,也就是明知散布的是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还希望结果发生。客观方面需有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的行为,捏造是无中生有编造虚假事实,散布是通过语言或文字让众人知晓,且所散布事实必须是虚假的,真实事实即便有损他人名誉也不构成此罪。同时,诽谤行为要达到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像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或者诽谤手段恶劣、传播范围广等情况。若在生活中遇到可能涉及诽谤罪的情况,或者对诽谤罪相关法律问题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准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诽谤罪指故意编造并传播虚假事实,严重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2.构成条件:主体为一般人;主观是故意,清楚传播的是损人名誉的假话且盼着有坏结果。
3.客观表现是编造并传播虚构事实,贬低他人名誉。编造是无中生有,传播是让大家知道。但传播的必须是假事实,真事不算。
4.诽谤要情节严重才犯罪,像导致被害人失常、自杀,或手段恶劣、传播广等。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法律分析:
(1)诽谤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该罪主体。
(2)主观方面要求故意,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虚假且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还希望这种损害结果发生。比如故意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来诋毁他人。
(3)客观方面包含捏造和散布两个行为。捏造是无中生有地编造虚假事实,散布则是通过语言或文字让众人知晓这些虚假内容。且散布的必须是虚假事实,真实事实即便对他人名誉有损害也不构成此罪。
(4)诽谤行为需达到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如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或者诽谤手段恶劣、传播范围广等情况。

提醒:在网络言论和日常交流中要注意言论真实性,避免因不实言论构成诽谤罪。不同诽谤案情差异大,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下一篇:暂无 了

相关文章

杭州市看守所电话 嘉兴市看守所电话 金山区看守所电话 杭州刑事律师 杭州临安法律咨询 东阳法律咨询 淳安县律师网 宁波市奉化区资深刑事律师 常山县资深刑事律师 湖州市吴兴区刑事律师咨询 宁波市奉化区刑事律师咨询 慈溪市刑事律师咨询 温州市鹿城区刑事律师咨询 义乌市刑事律师咨询 建德市律师 衢州市律师网 温州龙湾离婚律师 嘉兴房产律师 宁波奉化刑事律师 余姚刑事律师 瑞安刑事律师 金华律师 衢州律师 嘉兴秀洲律师事务所 宁波法律咨询 桐乡刑事律师 东阳法律咨询 德清刑事律师 嘉兴秀洲刑事律师 新昌律师